唐宋至明初的典当特点
典当自南北朝产生以后,曾一度局限于寺院经济。然而从唐朝起,典当行按东主的身份地位和资金来源划分,开始出现多种类型,即除了僧办以外,还有民办和官办性质的典当行。其中民办即地主商人涉足,而官办又有官僚自营和政府投资两种,从而打破了寺院质库的单一典当模式和典当一统天下。
唐朝国力强盛,工商业发展加快,货币需求迅速扩大,这些都为民营典当业的倔起创造了有利条件。唐代民营典当行的特点之一是当本极低、当期极短,此类一般由地主或商人经营。
与民营典当行资本短少的经营者相比,皇亲国戚、高官显宦就不大相同了。例如,曾横行唐天下数十年的太平公主,依仗其父唐高宗、其母武则天之威,不但横征暴敛,'田园遍于近甸膏服';而且热衷经商之利,'市易造作器物,吴、蜀、岭南俱造,相属于路'、'货殖流于江剑。'以此富可敌国之雄厚资本,她又在家中开设质库,其规模、实力可以想见。这是官僚资本早向金融业转移的典型例子。
唐朝政府也涉猎典当,即所谓公私质库并举,此风亦波及五代十国。
宋朝也有官办典当行。北宋时,政府所设质库称'抵当免所',后又改称抵当库、抵库。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还曾下诏,要求官办典当行多设集镇,因为这些地方'井邑翕集',属于'商贩要会处',客源充足,生意兴隆。
不过,宋朝典当行突出的特点是典当物品的变化和僧办,典当行的复兴。
相关知识于华音:“天价”艺术品喜忧
不过,要发展对外文化贸易,中国不能只借助香港的单一市场。为加快推进内地文化市场与世界接轨,各级政府及其下属企业开始在具有“特区”性质的保税区探索对外文化贸易的政策突破口。2012年3月,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在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成立北京国际文化贸易服务中心,该中心在揭牌的同时,即获得了文化bu“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的称号,并对外正式打出建设文化保税区的旗号。其雄心之一,是打造亚洲Z大的艺术品交易市场,而苏富比正是首批签约入驻该保税区的艺术品经营公司之一,具体形式,是与歌华合资成立苏富比(北京)拍卖有限公司。
姓名: | 张先生 ( 销售经理 ) |
手机: | 13938870988 |
业务 QQ: | 1421719802 |
公司地址: | 洛阳市西工区体育场路21-2 |
电话: | 0379-63921778 |
传真: | 0379-63921779 |